实验是生命科学十分重要的发现和论证方法,实验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和结论。请根据题意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取洋葱根尖后进行了如下操作。(表中“+”
表示该步骤正常操作, “一”表示该步骤未操作)
观察其中一个装片,发现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或着色很浅,无法看清,这个装片最可能由 同
学制作。染色体染色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
(2)某同学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完成以下实验:
该实验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原因是 。如果上述实验操作中使川的蔗糖溶
液浓度远高于30%,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
①某同学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胚芽鞘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他的设计方法是:取弯曲处作____ (横切/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用显微测微尺测量细胞的
②另一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设计: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
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的基本过程如右图所示。
实验结论:假设能成立。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完善。因为该实验设计缺少了____ 没有说服力。改进的方法是
(13 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和隐性品种产量高 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杂交)]。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
(2)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 各图甲 图乙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①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右图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
(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②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③若某一基因型为 AaBbDd 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
④四倍体玉米中玉米色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玉米,低温处理野生型玉米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为什么?。
闰绍细胞脊髓内的一种抑制中间神经元,其活动经轴突回返作用于运动神经元,抑制开始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如右下图,箭头表示兴奋传递方向)。
(1)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填促进或抑制)自身的活动。
(2)图中神经元之间存在环状联系,属于(填“正“或 “负”)反馈,其意义是。
(3)突触后膜内流,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上的Cl-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是,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兴奋由侧支传来时,图中被抑制的神经元是。
(4)兴奋在闰绍细胞与运动神经元2之间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其存在于突触前膜的中,研究发现,释放到突触间隙的部分神经递质可通过形成囊泡“回流”到突触前膜,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
豚鼠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9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异常黄色雌豚鼠甲(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豚鼠为异常豚鼠),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
(1)用甲豚鼠与正常的白色豚鼠作亲本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异常白色豚鼠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色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填“父”或“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或者是_______(填“父”或“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色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其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豚鼠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常染色体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豚鼠杂交,子代中黄色粗毛豚鼠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白色细毛豚鼠所占比例为________。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能有效降解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的细菌。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该培养基为______培养基,其中化合物A为目的菌提供________等营养要素,在分离、纯化、计数过程中,则常采用_________法接种,实验过程中还需配制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其目的是_________,如果空白培养基中无菌落形成而实验组培养基中所形成的菌落如右图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2)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常用的萃取剂具有沸点高且________等特点,在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常用________法,如果标准样品只形成一种色素带,而提取样品形成了多种色素带,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用凝胶色谱法提取分离血红蛋白时,用_______洗涤红细胞,用________破裂红细胞使血红蛋白得以释放,如果装填的凝胶色谱柱中出现气泡,气泡会________,降低分离效果。
分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1)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发生右表所示变化,这种保护属于______,2003年起大丰麋鹿保护区进行了麋鹿野生放归,以后若要调查野生麋鹿种群数量,常用方法是_______,多年后,保护区中的麋鹿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麋鹿种群中性别比例将逐渐接近_________。
(2)观察发现,麋鹿能通过嗅别尿液气味来寻找同伴,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在繁殖季节只有雄性鹿王才有交配权,雄性麋鹿为争夺王位而开展剧烈搏斗,这将会导致麋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
(3)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数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这将引起保护区内的生物群落发生___________,观察发现,麋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米花草,其生态学意义为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