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顾辉煌,借鉴教训。
请依照要求,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行探究学习,并完成下列问题。(共13分)
[了解历史线索]
(1)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结果
1917年11月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年国内战争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21年
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年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组成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8年-1937年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941年-1945年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取得胜利
1991年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巨变

 
[进行历史判断]
(2)下面是关于苏联历史的几段评述,请结合所学进行判断,并在正确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在错误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    )
②斯大林模式一无是处。                                           (    )
③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    )
[借鉴历史教训]
(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根据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分析苏联改革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借鉴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1年,中国共建成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占46%,贷款给中国修的占40%,全国由中国人自建的公1200公里,只占总率的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目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通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进现代化进程。
(1)你能说说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吗?
(2)想一想,列强为何要在中国修筑铁路?
(3)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主持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设计该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是谁?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认识好吗?

材料《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1)材料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东北松花江上的同胞为什么为流浪?
(2)《松花江上》之歌唱出了东北人民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有一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西北文化日报》(如图),结合所学完成:

(1)该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震惊中外的
(2)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该事件发生在___年__月___日。
(3)发起这场事件的爱国将领是 。目的是为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提出的:停止内战、
(4)周恩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最主要的原因是()

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停止向红军进攻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三个国家(古称)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2)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3)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从课文中概括相关的事例加以说明所持观点。各举一例史实填在下列横线上。(注意:大段照抄原文者不能得分)。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 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