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辉煌,借鉴教训。
请依照要求,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行探究学习,并完成下列问题。(共13分)
[了解历史线索]
(1)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
事件 |
结果 |
1917年11月 |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
三年国内战争 |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
1921年 |
实施新经济政策 |
|
1922年 |
|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组成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1928年-1937年 |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
|
1941年-1945年 |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
取得胜利 |
1991年 |
|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巨变 |
[进行历史判断]
(2)下面是关于苏联历史的几段评述,请结合所学进行判断,并在正确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在错误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 )
②斯大林模式一无是处。 ( )
③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 )
[借鉴历史教训]
(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根据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分析苏联改革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借鉴意义?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唐代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在空白处各举一例史实,帮助小明完成这期板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中强调“从今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这个中心工作确定于哪一次会议上?中共“十三大”又是如何阐述的?
(3)为实现这一中心工作,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举例说明我国历史上发生的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写出时间和名称就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1979年。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意见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材料一 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3)结合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
(4)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