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结果如图。图3为正常玉米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备注: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1)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而增大。本实验中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 _____。
(2)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单株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叶获得的_____更充足。
(3)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采取_____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增长趋势一致。
(4)图3的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图中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物选修模块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图是细胞融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②应使用________处理细胞,以去除植物细胞壁。
(2)如果将已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细胞呈现什么形状?________。
(3)过程③的诱导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4)过程④是细胞壁的再生过程,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
(5)⑤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该过程先诱导细胞分裂形成________,再由它分化形成杂种植物幼苗。
(6)融合的细胞需要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中除水、蔗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无机物质外,________是植物细胞培养成杂种植物幼苗不能缺少的调节物质。

【生物选修模块一:生物技术实践】下图是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A________阶段发育成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B ,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
(2)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与________。提高诱导成功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 _____。
(3)材料消毒过程中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0.1%的氯化汞溶液、无菌水。
(4)灭菌后的花蕾,要在________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光照,同时要控制好温度。
(5)在花药培养中,花粉植株染色体组常常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做进一步的

将某植物种子在水中浸透,然后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X液面位置与Y液面位置调至同一水平。下表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浸泡种子的目的是让种子细胞增加_______水,使代谢增强。
(2)装置中使用NaOH的目的是___________,X液面变化值表示____________。
(3)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装置中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的,需设置另一个相同装置,该装置除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________、________的同种种子外,其他条件与上图装置相同。
(4)实验4小时后液面变化减缓乃至不变,原因是_________。

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时对3种二糖(糖A、糖B、糖C)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5min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

(1)请写出一种用于检测单糖或二糖是否为还原糖的方法,并说明现象与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
(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斐林试剂,不同pH的物质(酸、水、碱)。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洁净试管,向三只试管中均加入1mL的酶X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试管中加入 ,向B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向C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摇匀。
③将______________溶液各2mL注入到A、B、C三只试管中,置于 中保温5min。
④在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____________,然后水浴加热5min,观察颜色变化。

图1是甲乙两品种小麦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的曲线

(1)小麦叶绿体中合成的ATP用于 。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
(2)在0~8千勒克斯范围内,限制甲品种光合作用速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超过8千勒克斯时,限制小麦两品种光合作用速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写两个)
(3)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小麦叶片的实际光合作用速度为 CO2mg /100cm2·h 。
(4)图1中甲、乙两品种小麦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
(5)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氧气,小麦中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是 ,此过程对小麦体细胞的主要意义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