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强?自强的表现有哪些?怎样做到自强?
(16分,各2 分)根据创设的情境,回答相关问题:
(1)情境一:学校组织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小铭怕影响期末复习迎考,不愿意参加活动。
你的正确做法:。
理由:。
(2)情境二:你路过食堂门口,正好看到有的同学在洗手后,不关水龙头,任水流淌。
你的正确做法:。
理由:。
(3)情境三:日本安倍政府否认侵华的言论,激起全体中华儿女的极大愤慨。初三学生晓敏在网络上例举大量历史事实,揭露日本侵华的罪恶行径。
你认为晓敏的做法是否正确:。
理由:。
(4)情境四: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该日贵池区人民检察院全体工作人员面对国旗和宪法进行庄严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
你认为贵池区检察院工作人员进行宣誓的依据是:。
学校开展宪法的学习、宣传活动形式有:。
材料一: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材料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APEC蓝”———2014年新的网络词语,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对“APEC蓝”,习大大也看在眼里、听进心里。希望通过努力让“APEC蓝”保持下去,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你怎样理解“经济增长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2)怎样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让“APEC蓝”变成“中国蓝”?
材料一: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材料二:2013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来到曲阜孔府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在听取他们的发言后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怎样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落实我国依法治国的新方针是什么?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3)观察漫画,2014年修改的“史上最严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有人说“只要制定了这部法律,我国的环境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在某商场服装专柜前,一位穿戴朴素的母亲带着自己上初三的女儿有为她挑选衣服。下面是母女之间的一段对话:
母亲:就买这件吧,物美价廉。
女儿:这件不是名牌,我们班多数同学都穿名牌,我穿这个多没面子呀。
母亲:这件太贵了,买了它,你要的《汉英词典》就不能买了。
女儿:买《汉英词典》的事可以往后放一放,先把衣服买了吧。
母亲:……
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