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父母和老师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和尊重。可在日常生活中,不时有以下情景或观念闪现:
情景一:七年级小珍对同学说:“我们现在就是应该享受父母的爱,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必做。”
情景二:八年级学生小明和老师发生矛盾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从此不再上学。
(1)行为思考: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对小珍的观点进行评析。
(2)行为评价:小明同学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学生上网行为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全面了解学生上网现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会健康文明上网,已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幸福,学习了《网络交往新空间》内容后,大同市某初中八年级(1)班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对该地区中学生上网情况展开调查,以下是该课题组的调查报告,假如你是该小组负责人,请你与其他同学配合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关于大同市某区初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
全面了解中学生上网现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
调查对象 |
倘若你参与了调查,你选择的调查对象: |
调查方式 |
要采用问卷调查,请你帮忙设计两个调查问题: |
调查准备 |
明天调查活动就要开始了,为了确保圆满完成此次活动,作为组织者,请你向同学提出几点要求 |
调查结果 |
请你总结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①中学生上网率高达98.7%而且上网聊天、游戏的高达74、2%②有19、4%的学生甚至浏览过不健康的网站③只有15%的学生上网查阅学习资料④ 每周上网达10-15小时的高达79%⑤有高达19%的学生的学生经常出入网吧 |
原因分析 |
|
针对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请提出建议 |
[一封介绍信]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登了一则广告,要雇一名助理。一时间,应征者云集,最后他却选中了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选中他?他既没有介绍信,也没有人推荐,而且毫无经验。”“你错了,”总经理告诉他的朋友,“他带来很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下的土,随手关上了门;当看到那位前来应聘的残疾青年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进了办公室他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干脆果断;其他人都从我放在地上的哪本书上迈过去,而他却拾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整齐,指甲干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细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如果一个人连这些修养都不具备,那么有再多的介绍信和经验又有什么意义?”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总经理说的“介绍信”是指什么?
(2)对比年轻人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3)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尖子生小刚转学到了一所新的学校,这里的同学都在学习、生活上关照他,可他却只顾自己,对别人漠不关心。同学们向他请教,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托。期中考试前,他因害怕班长超过他,竟把班长的复习资料藏了起来。后来,同学么对他也慢慢疏远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同学们为什么疏远小刚?
(2)小刚要想继续得到同学们的友谊,他应该怎么做?
(3)如果你是小刚的同学,你会怎样对待他的错误?
(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怎样才能使大家都友好和睦相处?
2014年5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的。希望少年儿童: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努力做最好的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请你说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生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会拥有广阔的空间。
据悉,你校即将开展“追逐 ‘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圆了哪些梦?这些梦想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这一信心源自于哪里?(三个方面即可。3分)
(3)实现“中国梦”,需要有志青年的不懈奋斗。请你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撰写一篇励志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