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第一段是坚甲利兵,第二段是工商业和政治,第三段才是思想学术以及文学艺术等等。”学界普遍认为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历史分界点应是甲午战争,这是因为甲午战争之后①“中体西用”道路宣告破产②维新变法思想演变为政治运动③“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④民主革命团体开始建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原创)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以下关于毛泽东的历史活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国民革命时期——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 |
B.土地革命时期——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
C.解放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
秦“焚书坑儒”、汉“独尊儒术’’、康有为借儒学变革、袁世凯“尊孔复古”、吴虞“打倒孔家店”。对此,符合史学常识的解释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都具有不确定性” |
C.“历史全凭个人的理解” | D.“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 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过程 |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 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 |
(原创)“比较分析”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之民权与旧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相比,其建立的政权特点是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C.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 | D.工农大众的民主政权 |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该文应该发表于
A.1913年 | B.1915年 |
C.1917年 | D.19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