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第一段是坚甲利兵,第二段是工商业和政治,第三段才是思想学术以及文学艺术等等。”学界普遍认为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历史分界点应是甲午战争,这是因为甲午战争之后①“中体西用”道路宣告破产②维新变法思想演变为政治运动③“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④民主革命团体开始建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抛弃陈腐观念,面向世界 | B.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 |
C.学习西方的科学 | D.探索新知寻求救国道路 |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 | B.赔款的数额 |
C.开放的口岸 | D.列强办厂的特权 |
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B.最早出现于沿海地区 |
C.受到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 D.始终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立 |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洋务活动哪一项符合上文思想( )
A.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轮船招商局 | C.组建北洋舰队 | D.创办京师同文馆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本质分歧在于()
A.是否维护清朝统治 | B.是否改变清朝政体 |
C.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D.是否镇压农民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