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纺提出法律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六条 国务员及其委员得于参议院出席及发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是也。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吾党主张将来宪法上仍采用责任内阁制,并主张正式政府由政党组织,内阁实行 担负责任。凡总统命令,不特须阁员副署,并须由内阁起草,使总统处于无责任之地位, 以保其安全焉。
《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须得参议院同意。其事行之多室碍,固亟宜修正者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1)据材料一,指出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部门与人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在位的临时大总统是谁。据材料二,概括宋教仁主张实行的政体及其实质。
(2)结合材料二中有关修改《临时约法》的理由,谈谈你对《临时约法》作用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瓦特(1736-1819)和蒸汽机
材料二
使用蒸汽机的工厂越来越多
材料三
法拉第和电磁感应实验装置
材料四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
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工厂的特点,并归纳瓦特蒸汽机问世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四,指出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材料三欧美城市化进程日呈强劲时,……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文教近代化。如1862年创立的北京同文馆为近代外语学之始。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机器学堂、1866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1855年在天津成立的武备学堂、1907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省幼稚园,均开各有关教育之先河。
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也是国内城市化的启动者。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城市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法两国城市化程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通过哪些形式开启了中国文教近代化?并指出其意义。
(4)简述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经济、阶级结构的变化,并说说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上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明朝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仅江南苏、松、杭、嘉、湖5府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场镇就达30多个。这些地方“四方商贾辐辏”。
——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隋朝有哪些重大工程建设?
(3)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扬州为什么会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4)结合材料和你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新现象的有利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拥军爱民运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农产品供求矛盾突出,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保证人民的基本要求,措施之一就是发行各种票证(见上图)。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稳定物价除上述措施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票证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什么政策?试概括其历史意义。
(5)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解决困难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下图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菲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有什么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材料二有关的历史事件给中国入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部分工业成果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关系?
(5)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