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
| A.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
|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
|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 D.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
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
| 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
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 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 | 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 |
|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 |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 |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 D.内地的开放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的“特”主要指()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
| B.特殊的地理位置 |
| 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
|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