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 )
项目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
4257 |
6553 |
9297 |
10880 |
13401 |
13358 |
指数 |
100 |
154 |
218 |
255 |
315 |
314 |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
4357 |
5928 |
6801 |
7848 |
7222 |
6878 |
指数 |
100 |
136 |
156 |
180 |
166 |
158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
C.和平过渡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原则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 |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集资料时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
A.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
B.实业救国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
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 |
D.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的主体经济 |
1877年,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筹办开平煤矿。下图是开平煤矿外景及其所发行的股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采用机器生产
②是“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物
③吸收部分民间资金
④产品除满足军事工业需要外,还投放市场
A.①③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在某中学关于“上海专题史”探究学习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如下)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最佳主题是( )
1 1866 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 1872 年—轮船招商局建立
3 1922 年—中共二大召开 4 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 2010 年—举办世界博览会
A.上海—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 B.上海—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沿 |
C.上海—中共成长的摇篮 | D.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