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份划时代的文献,它宣布:美利坚人已形成为“一个民族”,宣布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是天赋人权,建立政府就是为了保证这些权利;政府的权利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政府损害了建立政府的初衷,可改变或废除之。为了策略的需要,宣言把矛头指向英王,列举了他解除殖民地议会、向殖民地人民强行征税等27条罪行,指出他违反了他与殖民地订立的“契约”,不配做“一个自由民族”的统治者。——《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独立宣言》这些原则成为以后美国的意识形态,为美国此后2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奋斗。它也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范本。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分析这份“划时代的文献”体现了哪些观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独立宣言》对当时欧美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失业情况。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失业人数
1400万
600万
300万
85万
300万

  
请回答:(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破坏程度最严重是哪两个国家?为什么? 
  (2)德国垄断资本家面对上述情况,做出了什么决定?试分析原因。
(3)美国罗斯福总统面临上述形势实施“新政”,请问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
材料二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同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由日本1940年背信弃义进攻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请回答:(1)材料一中苏联的对日政策对“二战”进程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相同之处?
(3)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看法?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藤文公上》
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并概况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 琦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的中心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清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甚至出现了著名的”康乾盛世”,为什么书本后面又说到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而产生深重危机呢?你如何理解盛世和落后这一矛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