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右图所示。

(1)此时,细胞所处状态被称为现象,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2)如果将图示细胞放到清水中,会出现现象。此时的细胞液浓度比实验前的新鲜叶片细胞液浓度较(2分)。
(3)某小组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a.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b.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c.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溶液维持在37℃左右,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d.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②此实验的自变量是(2分) ;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表示实验结果。(2分)
③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
a.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
b.若;(2分)
c.若。(2分)

(11分)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能产生 _______ 反应,以显示细胞中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存在。
(2)鉴定成熟果肉细胞内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 ______ 试剂;在鉴定大豆细胞中存在的蛋白质时常用 ______ 试剂。
(3)鉴定花生仁子叶细胞中存在脂肪所用的试剂是 ______ 溶液,染色后还要使用50%的酒精溶液处理,其目的是,使用酒精而不用蒸馏水的原因是,镜检时,可看到细胞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 ______ 色。
(4)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等量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班氏试剂,用小火加热 2 ~ 3min 后,两者颜色反应不同。这表明班氏试剂的颜色反应可用于鉴定 ___________ 。(2分)
②蔗糖液经稀盐酸处理后,与班氏试剂呈橙色反应,这个事实说明 ____________ 。(2分)

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1: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含氮化合物,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蛋白质是生命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生物体中绝大多数的酶、细胞中许多重要的结构和某些激素都是蛋白质。
资料2:现有一多肽,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资料3:在不同肽链之间可以由对应的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二硫键(-S-S-)。
(1)两个氨基酸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学反应叫做,其产物是。下图是其中的一种产物的结构式,请补充完整。

(2)蛋白质分子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里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写出蛋白质其中的三种功能
(3)资料2中的甘氨酸和谷氨酸的R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资料2,该多肽的化学式推算,它在完全水解后得到氨基酸有_________个。(2分)
(5)依据资料3,下图是一个蛋白质分子,它共由271个氨基酸残基(即氨基酸脱水缩合后的剩余部分)组成。该分子有条肽链构成,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后,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______。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____ 个氨基,___个羧基。(每空2分)

下图分别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两者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为(至少3点)(2分).
(2)二者最主要的区别为。.
(3)两者均含有(色素名称),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都是

(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研究目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推荐器材:温度计,pH试纸,试管,烧杯;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的淀粉酶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等。
(3)实验原理: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等还原性糖。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会产生沉淀。
(4)操作步骤(用表格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实验步骤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试管
A
B
C
1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2
注入蒸馏水
1mL
――
――
3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
1mL
――
4
注入盐酸
――
――

5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6
60℃水浴保温
5min
7
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2mL
2mL
2mL
8

2 min
9
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变化

①在本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作用是
②在实验步骤4中C试管加入的盐酸的量是
③实验步骤8应如何操作?
(5)实验结果及分析
①在试管A、B、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②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