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0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⑤表示的过程,能够为银杏细胞吸收K+、NO3-等矿质离子提供ATP的过程包括        (填数字标号),物质乙为        。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                ,从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
(2)从图2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0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       
(3)从图2可知,当C02浓度低于300μmol·mol-1时,28℃条件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l5℃下的原因可能是          
(4)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02浓度为1600μmol·mol-1移至C02浓度为800μmol·mol-1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3-磷酸甘油酸的合成速率将会       ,RUBP的含量将会    
(5)假如图2中15℃和28℃对应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相同光照和温度下C02浓度对某两种植物A和B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那么将等大的A和B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一段时间后,        植物先死亡,理由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
(1)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 )

A.核苷酸和糖元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 。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 。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 减少有关。

回答下列小题: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 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 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所示。

请回答: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Ⅰ将呈现出 (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Ⅱ将呈现出 (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

(2009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 生物9).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玉米农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正常玉米的基因型为AB,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的玉米不能开出雌花而成雄株;基因型为Abb或aabb的玉米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⑴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⑵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玉米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外,其它的流向是。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⑶当玉米幼苗长青的时候,“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若废弃的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类型属于
⑷若要调查玉米地里老鼠的种群密度,其方法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
⑸玉米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人工去雄的麻烦。为了确保纯合子雄株和雌株的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植株,那么选育出的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基因型分别为
⑹请根据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利用该农田中的正常植株,设计选育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纯合体雌株的育种过程:


③利用杂交的方法,进一步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请简要写出步骤:

Ⅰ.下图20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 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共有个营养级。
(2) 浣熊和蛇之间的关系是。若想使鹰增重1 kg,至少消耗植物kg。
(3) 由于人类的捕杀,蛇的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种群数量最可能减少的生物有

(4) 在该生态系统中充当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
表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3)从表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②(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群落)阶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