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单性花,雄花位于顶部,雌花在中下部叶腋,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且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常作为遗传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I)(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Ⅱ)下表表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②~⑥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纯合,其他均为显性纯合。
品系 |
① |
②果皮 |
③节长 |
④叶宽 |
⑤高度 |
⑥胚颜色 |
性状 |
显性纯合子 |
白色pp |
短节bb |
窄叶ss |
矮茎dd |
黄胚gg |
所在染色体 |
Ⅰ Ⅳ Ⅵ |
Ⅰ |
Ⅰ |
Ⅳ |
Ⅵ |
Ⅵ |
(1)若通过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节的长短来进行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选作的亲本组合是 (填品系号);
(2)若要进行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不能选择品系①和④做亲本,为什么? ;
(3)不可以选择品系⑤和⑥作亲本杂交?为什么? 。
(Ⅲ)玉米穗长是由两对基因A和a、 B和b共同控制的,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假定A对a、B对b为不完全显性,且A和B的作用在程度上也一样。现有两个亲本,一个是AABB,其玉米穗平均最长;一个是aabb,其玉米穗最短。两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AaBb,穗长在两个亲本之间。
(1)让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则子二代中表现型有 种。其中穗平均表现为与子一代相同的个体占子二代的比例是 。
(2)现有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三个玉米品系,让三个品系的个体均自交,一旦出现穗平均长度最长的子代,则能利用该个体结出的种子直接用于生产,理由是 。
(3)玉米从播种到种子成熟需一年,用AaBb的个体培育穗平均长度最长的品种,最简便、经济的培育方法是 。简要说说你的培育思路 。
(Ⅳ)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授粉方式)。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10和1/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 性状。(选填“显性”或“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甲组的实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
(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 环节。
(4)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 。(选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情况是 。
下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五种有机物中最可能含有S元素的是 ,属于单糖的是 。
(2)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 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 ,抗冻性增 。
(3)苹果成熟过程中, (填激素名称)会逐渐增多,并由 合成纤维素酶,作用于细胞壁,使其果肉日益松软。
下图为细胞内部分物质遵循的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
化学元素→单体→大分子物质→功能
(1)若图中化学元素为C、H、O,且单体为细胞内常见6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则①该单体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②该单体组成的大分子物质中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的是__________。
(2)若图中大分子的功能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则单体是______,其组成元素中不属于基本元素的是_____。
(3)若图中单体是氨基酸,则其组成的元素有_________。该大分子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4)除图示模型外,大分子物质之间具有的共性是___________,由此科学家才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请回顾课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但各种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却有很大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生物体有___________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
(2)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_______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因为叶绿体具有______________。
(4)一个细胞周期是指____________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时为止。
(5)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表(假设该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且1mol气体为22.4L)对上述结果仔细分析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条件 变化 |
在充分光照下 |
黑暗处 |
||
15℃ |
25℃ |
15℃ |
25℃ |
|
CO2减少量(ml) |
22.4 |
44.8 |
- |
- |
CO2增多量(ml) |
- |
- |
11.2 |
22.4 |
A.在25℃条件下,若该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1小时积累的葡萄糖是0.06克
B.在25℃条件下,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制造葡萄糖0.09克
C.如果一天有10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的温度为25℃,黑暗时的温度为15℃,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0.78克
D.如果一天有10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的温度为25℃,黑暗时的温度为15℃,则一昼夜消耗葡萄糖0.51克
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用溶氧法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______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_________,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___________。培养10分钟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__________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_____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产生__________溶解氧。
④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___________,且对___________的抑制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