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林运使墓志铭
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注释:①猘zhì,狂犬,猛犬。②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闻:让……知道,报告
B.故事戍者既行故事:旧例,惯例
C.有旨公入奏趣:趋向,奔赴
D.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竟:事毕,结束

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天子高,改除直秘阁
B.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
C.夫晋,何厌有?(《烛之武退秦师》)
D.申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
(2)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
(3)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之贻:赠送
B.后请言于帝间:间谍
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允许
D.上亲视临:前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终此职勇气闻于诸侯
B.卒得职积土成山,风雨兴
C.上表固请见犯死,重负国
D.当时所重吾属今之虏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因父亲早逝,王俭由叔父抚养长大,面对宾客的称赞,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
B.王俭富有远见。齐高帝任宰相时,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并暗中进言齐高帝,说他已难为人臣。
C.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
D.王俭为官清正廉洁。王俭出行朴素,家无余产,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深得皇帝的信赖,并被当时的人敬重。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
(2)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日磾(mì)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慰、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日磾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何罗亦觉日磾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磾小疾卧庐。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厢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磾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及上病,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磾。日磾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光以女妻日磾子赏。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曰“休屠王阏氏”署:部署 B.日磾顿首谢:感谢
C.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善良 D.霍光以辅少主 属:嘱咐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
②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
③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

A.①且②则③为 B.①以②而③乃
C.①且②则③乃 D.①以②而③为

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B.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C.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D.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杀后自己入宫做了马夫,但他忠于职守,态度诚信,所以很快得到皇帝的器重,被封为“秺侯”。
B.金日磾怀疑莽何罗兄弟有谋反之心,独自一人在暗处观察他们的动静,和他们一同起居生活,并且通过斗智和斗勇,最终制止了一场叛乱。
C.皇上病重时,嘱咐大将军霍光辅佐少主,面对霍光的谦让,金日磾认为自己是一个外族人,不能担此重任,这么做只会让匈奴看不起汉朝。
D.金日磾作为一个异族战俘,却能凭借自己的“忠孝、笃慎”受到皇上恩宠,除了个人努力外,与汉武帝知人善任的胆识和气魄分不开。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②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金日磾“忠孝”的两个事例。(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章邱知县。嘉靖四年入为兵科给事中,上疏言:“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今大学士杨一清虽练达国体,而雅性尚通,难以独任。张璁学博性偏,伤于自恃,犹饬厉功名,当抑其过而用之。至于桂萼以枭雄桀骜之资,作威福,纳财贿,阻抑气节,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乞鉴别三臣贤否,以定用舍。”其意特右璁。而帝因其奏,慰留一清,戒谕璁、萼。既而同官王准、陆粲劾璁、萼罢相,准、粲亦下吏远谪,以应奎首抗章不罪。未几,劾吏部尚书方献夫,帝颇纳其言。献夫援汪铉为助,遂诎应奎议。再迁户科左给事中。行人①薛侃建室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帝怒,下之诏狱,寻释还职。
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王准谪富民典史。应奎言汪铉为璁、萼修邻,诬以不谨而黜之。乞复准官,责铉,为党比戒。吏部尚书王琼亦言准当黜,乃谪应奎高平县丞。屡迁湖广副使,督采大木,坐累复逮系。寻释还。历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召理院事,迁户部侍郎,进尚书。
俺答犯京师后,羽书旁午②征兵饷。应奎乃建议加派。自北方诸府暨广西、贵州外,其他量地贫富,骤增银一百十五万有奇,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御史郭仁,吴人也,诣应奎请减,不从。仁遂劾奏,应奎疏辨。帝以仁不当私属,调之外。既而国用犹不足,应奎言:“今岁入二百万,而诸边费六百余万,一切取财法行之已尽。请令诸曹所隶官吏、儒士、厨役、校卒,悉去其冗者。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使百司庶府成知为国惜财。”报可。
三十一年正月命应奎条上京边备用刍粮之数。应奎言:“自臣入都至今,计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外,他所搜括又四百余万。而所出自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外,新增二百四十五万有奇,修边振济诸役又八百余万。”帝以耗费多,疑有侵冒,分遣科道官往诸边核实。给事中徐公遴劾应奎粗疏自用,遂改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诸边饷银益增。钝计无所出,请令诸臣条上理财策。议行二十九事,益纤屑伤大体。应奎就移户部,致仕归,卒。
应奎为谏官,屡犯权贵,以风节自厉。晚官计曹,一切为苟且计,功名大损于前。
注:①行人:一种官名。②旁午:交错,纷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比党与比:勾结
B.其意特右璁右:袒护
C.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计:考核
D.疑有侵冒冒:冒犯

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应奎首抗章不罪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而雅性尚通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乃有二十八骑
D.使百司庶府咸知为国惜财为击破沛公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应奎勇于向皇上进言,臧否朝中官员。他对杨一清、张璁、桂萼等人的分析评价受到了皇帝的认可。
B.孙应奎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后又复职。他因礼部尚书王琼给皇上上奏章弹劾他被贬官,贬为高平县丞。
C.孙应奎在处理财政赋税上拥有一定才能。他要求详细统计国家的赋税收入和支出,让官员们为国分忧。
D.孙应奎严格要求自我,敢于触犯权贵,多次得到皇上认可。但晚年因苟且求安,影响了他一贯的名声。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
(2)行人薛侃建言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
(3)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焦隐士
[明]江盈科
焦隐士,江阴人,逸其名。少与太祖善。太祖登极,思隐士,遣人召之,不赴。议遣大行 往趣。隐士闻焉,曰:“奈何以我故,劳贵人为里中苦?”遂裹装诣金陵谒上。用竹笼盛鸡,瓦罂贮酒为贽。谒者为通,上喜,入便殿,促膝道故。上问曰:“公谓隐士乐耶?天子乐耶?”对曰:“各有其乐,两不相入。如受图纳贡,抚华宾夷,天子乐也;嗽泉枕石,钓月眠云,隐士乐也。然天子能忧,能终乐;隐士但乐,不复知忧。窃谓隐士乐,乃胜天子乐耳。”上曰:“何居?”焦对曰:“天子未明视朝,日中听政,日夕纠刑,丙夜就寝。中恒念曰:‘民失所乎?啼饥乎?号寒乎?泣隅乎?官失叙乎?墨乎?残乎?四夷叵测,时跳梁乎?’思之终身,循环无端,而后太平可,杌陧不生,是谓以忧而易乐。若夫隐士,则藜苋自饱,旨膏粱矣;浊醪自醉,美于醇醴矣;溪毛为席,山石为枕,倦而卧,稳于象床矣。花开以当锦绣,鸟鸣以当管弦,麋鹿以当友朋,烟霞以当帷幕,不而足,不取而得。一年之内,四时之中,陶陶然自乐其乐,宁复知有所谓忧乎?”上嗟叹久之,曰:“信哉!天子之乐,不逮隐士之乐也。” 留焦盘桓凡数日,称觞寿焦,酒既酣,命左右持三带置案上,金银革各一束,曰:“朕欲授公一官,请自择带。”焦无意于官,然感上雅意,不忍拂,遂取革带,上乃命司马授焦千户侯。已而别上,乞归,上送出,焦徘徊趑趄,欲去未去。上曰:“公有所欲言乎?愿闻教。”焦曰:“臣野人也,无所欲言,但臣鸡笼酒罂,与臣俱出,不与臣俱入,臣不忍也。”上笑,命左右取畀之。焦乃自负以归,行至高桥门,取上所赐革带及冠服挂桑枝上,曰:“朱皇帝待老焦厚则厚矣,非知我者。出此三物,以付桑君。”浩然长歌去。
(选自《江盈科集》,有删改)
【注】①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②瓦罂,古代盛酒的器皿。③何居,为什么。④杌陧,指动荡不安的时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便殿延:迎接。 B.而后太平可期:期望。
C.倦而卧 偃:安卧。 D.不而足 营:经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天子能忧,能终乐 B.则藜苋自饱,旨膏粱矣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瓦峰参差,多周身之帛缕
C. 留焦盘桓凡数日 D.浩然长歌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奚以之九万里南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皇帝礼贤下士,态度诚恳。他即位后派人请年轻时的好友焦隐士出山未果,随后提高了征召的规格,终于得偿所愿。
B.太祖皇帝顾念旧情,对焦隐士不错。他在便殿里接见朋友并和他做了一番交流,随后留对方小住,热情款待且有封赏。
C.焦隐士为人潇洒不拘,恬然自安。他常年隐遁山林,起居随意而陶然自得,整日饱赏山野四时之景,无忧无虑自在逍遥。
D.焦隐士无意于官,淡泊名利。考虑到太祖盛情难却,他只得暂时接受被封的官职,回家途中很快丢弃了皇上赐予的冠带。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士闻焉,曰:“奈何以我故,劳贵人为里中苦?”
(2)臣野人也,无所欲言,但臣鸡笼酒罂,与臣俱出,不与臣俱入,臣不忍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龙舟过海子召嵩,载直西内如故。世蕃寻迁工部左侍郎。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遣嵩,致寇乱益甚。及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文华乃言:“臣与宗宪策,臣师嵩所授也。”遂命嵩兼支尚书俸无谢,自是褒赐皆不谢。
嵩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选自《明史·严嵩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京翰林院事署:代理
B.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其事董:管理
C.窃权利罔:贪图
D.门者以非诏旨之格:阻止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B.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馆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C.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D.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因病回乡,严嵩进入官场后仕途颇为顺利。严嵩回朝以后,先后担任了侍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B.严嵩没有什么才略,只会献媚讨好皇帝。磊靖帝赐给臣子香叶冠,严嵩趁皇帝召见时戴上香叶冠,还在冠上罩上轻纱,皇帝见后从心里亲近他。
C.严嵩没有认清仇鸾的真面目,自己深受其害。最初仇鸾和严嵩约为父子,但仇鸾被重用后便向皇帝告发严嵩父子,皇帝渐渐疏远了严嵩。
D.严嵩占据朝中要职许久,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加上皇帝的手诏严嵩经常看不懂,不能及时回答皇帝的问题,皇帝有意让严嵩离开了职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
(1)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2)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