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
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 b.四氯化碳 c.无水酒精 d.硫氰化钾溶液
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方案1 |
|
|
方案2 |
|
|
(4)应用与拓展:
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②在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Ⅰ、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3)若将B中品红溶液换成溴水,通入一段时间后溴水褪色,这说明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填“同意”或“不同意”),说明理由(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以浓硫酸、浓硝酸、粗铜、水和空气为原料可制得硫酸铜晶体。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4)配平在滤液(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Ox+H2O+O2=HNO3
(5)写出制取硫酸铜的总反应方程式:。
(6)在上述生产过程中,被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10分)为了探究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某学生做了如下的实验
编号 |
电极材料 |
电解质溶液 |
电子流向 |
① |
Mg—Al |
HNO3(浓) |
Mg→Al |
② |
Mg—Al |
HCl(aq) |
Mg→Al |
③ |
Mg—Al |
NaOH(aq) |
Al→Mg |
④ |
Al—Cu |
HNO3(浓) |
Cu→Al |
根据以上表格内容回答:
(1)(4分)实验1中Mg作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发生__________(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实验3中Mg作________,总反应:__________(同上)
(2)(6分)实验2中Mg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Al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的电池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图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
(1)实验装置中,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
(2)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1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需进行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及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 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l30 |
9 |
-1l6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B.减少副产物C.防止乙醇挥发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
(3)判断装置D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除去乙醚的方法是(填实验操作方法。
下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A试管盛有无水乙醇(沸点为78℃),B处为螺旋状的细铜丝,C处为无水硫酸铜粉末,干燥管D中盛有碱石灰,E为新制的氢氧化铜,F为氧气的发生装置。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或区域)有(填仪器或区域的代号A~F)________。
(2)B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应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处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处可以添加的固体药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本实验中拿去F装置(包括其上附的单孔塞和导管),同时将A试管处原来的双孔塞换成单孔塞用以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其它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E处除了依然有上述(3)中所出现的现象之外,还有气体不断地逸出。由此推断此时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