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说:“明初虽然出现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样不朽的小说,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流行。一直要到弘治、正德以后,这两本长篇小说才得到迅速的刊刻流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版本是嘉靖元年刊刻的,《水浒传》更是只有嘉靖以后的版本。”这是因为( )
| A.社会经济繁荣,通俗文学符合一般城镇民众的口味 |
| B.活字印刷术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制与流通更为方便 |
| C.通俗文学地位上升,已列入科举考试的范围 |
| D.政治风气开明,通俗文学的创作不再列为禁书 |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 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 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 |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
|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即日受值” |
|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 典制六材。”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官营手工技术水平高超 | B.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 |
|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 | D.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
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原因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③官营手工业弊端丛生 ④雇募工匠的出现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开始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丝、棉、麻 | B.麻、棉、丝 |
| C.丝、麻、棉 | D.麻、丝、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