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 A.“人伦者,天理也” |
| B.“存天理,灭人欲” |
|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一些史书文献和文学作品,都是重大改革的历史见证和补充说明。回答下面试题《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 A.连坐法 | B.奖励军功 | C.奖励耕织 | D.重农抑商 |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 A.中庸和不偏不倚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 A.商鞅变法 | B.孝文帝改革 | C.王安石变法 | D.戊戌变法 |
下列对社会变法或改革的评价与上面(1)——(4)人物无关的是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B.使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改变 |
|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 D.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
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
| 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
| B.能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 |
| 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 |
| 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
|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
|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