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造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是( )
| 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
| B.促使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有助于中国文明的传承 |
|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
| D.提出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
1957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说:“中国社会很久以来就处在大变动中间了。抗日战争时期是大变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大变动。……现在的变动比过去的变动深刻得多。”“深刻得多”是指( )
| A. |
建立了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
B. |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 C. |
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D. |
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制度变革 |
发刊词是报刊宗旨的重要体现。下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一历史阶段一份红色报刊发刊词的词汇摘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 A. |
发动国民革命 |
B. |
开展土地革命 |
| C. |
进行全民族抗战 |
D. |
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下图为1895~1909年英国在华公司数占外国在华公司总数的比重变化情况。导致变化的原因是( )

| A. |
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 |
B. |
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
| C. |
英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
D. |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
1897~1898年梁启超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时积极宣扬民权,认为“六经”中含有民权思想。对此,湖南士绅叶德辉批驳说:“民有权,上无权矣。欲附会‘六经’,‘六经’安有此说?”两者争论的实质是( )
| A. |
儒家经典是否具有现实价值 |
B. |
以西学解释中学是否可行 |
| C. |
要不要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
D. |
推行改良还是进行革命 |
道光朝(1821~1850)以前,清朝统治者在给予各地宗族一定扶植的同时,又加以适当限制。自道光朝开始,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宗族势力,逐步把一部分基层行政权力交给宗族。这一调整的目的是( )
| A. |
化解地方统治危机 |
B. |
抵制西方文化渗透 |
| C. |
分化州县行政权力 |
D. |
改革社会教化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