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
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
D.所谓“天”就是天理 |
《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
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
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 |
“秦汉以后中国的皇权政体在其建立之初,是一项伟大的创制,因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种狭蹙的制度模式”以下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结束封建政体,统一国家产生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③打破了宗法束缚,给各阶层民众提供发展契机
④三公制度确立,权力制衡机制形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 |
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
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 |
下列哪一项表述属于《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
A.要求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 |
B.国家存在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三种权力 |
C.要求工商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 |
D.推行垄断制度,征收特殊捐税 |
以下作者、著作和主张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斯宾诺莎——《伦理学》——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 |
C.洛克——《神学政治论》——“天赋人权” |
D.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