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 A.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
| B.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
|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
|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 B.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机构 |
| C.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 D.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
据《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 “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有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 A.交唐太宗定夺 | B.交兵部出兵攻击 | C.交门下省审议 | D.交内阁裁定处理 |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
|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