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下图为《1700-1890年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亚洲国家的衰落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下表反映的是1931年以后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对此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时间
1931年11月
1935年11月
1936年6月
1937年1月
1947年春
1949年3月
驻地
江西瑞金
陕北瓦窑堡
陕西保安
陕西延安
河北西柏坡
北平

A. 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一合作—对峙的历程
B. 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
C.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D.中共作了两次重大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说明
①胡适坚持契约精神②胡适缺少反封建精神
③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④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