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该诗反映的制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
A.稳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
B.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
下图是《接受检阅的红卫兵和群众队伍》,这一历史场景发生于什么时期?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954 年12 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 B.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 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 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依法治国的方略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打倒列强,除军阀”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要和平,争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