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一书指出:“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制度角度看“秦,岁死犹存”主要指秦朝( )
A.统一了六国 | 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
C.创立郡县制 | D.实行严苛律法制度 |
在某中学关于“上海专题史”探究学习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如下)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最佳主题是( )
1 1866 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 1872 年—轮船招商局建立
3 1922 年—中共二大召开 4 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 2010 年—举办世界博览会
A.上海—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 B.上海—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沿 |
C.上海—中共成长的摇篮 | D.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
“(鸦片战争后)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从上述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①武夷北苑地区曾视种茶为“末业”
②开口通商导致了对外贸易的逆差
③对外贸易刺激了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
④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 )
①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④帝国主义形成
⑤垄断组织产生
⑥世界被瓜分完毕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⑤④⑥ |
C.①②⑤③⑥④ | D.②①③⑤⑥④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 B.贩卖黑奴 |
C.传播基督教思想 | D.输出机器 |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