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
“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
D.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款项数目 |
总额 |
|
清政府 |
210项 |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
北洋政府 |
633项 |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
国民政府 |
108项 |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 |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 D.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指出:“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体现了农民革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破坏作用 |
B.在批判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了太平天国宣传西方思想的先进之处 |
C.由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和中国以往的农民起义没什么两样 |
D.材料深刻的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