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
|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 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
| 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
| 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进步画家以该时期某一重要国际事件为题材创作了一幅漫画(如下图所示)。该漫画的创作
| A.能够反映当时国际社会意识形态冲突 |
| B.深刻体现中苏结盟之后中美关系特点 |
| C.全面揭示了漫画所示历史事件的本质 |
| D.准确表达了作者同情西欧国家的态度 |
下表是1935年英国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结果。表格所示社会现象
| 投票项目 |
投赞成票人数 |
占总投票人数 |
| 赞成全面裁军 |
1050万 |
91.3% |
|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采取经济的非军事制裁 |
约1096万 |
95.3% |
|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甚至采用军事制裁 |
约683万 |
59.3% |
A.反映了当时欧洲已陷入全面战争
B.表明了英国民众排斥一切战争的和平信念
C.体现了英国主导国际联盟的事务
D.说明了英国实行妥协外交有一定社会基础
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
| 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
| 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
| 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国际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