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 )
| 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
| 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 |
| 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 |
| 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 A.扩大民主权利 |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
| C.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 D.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 B.主张郡县制 |
| C.反对中央集权 | D.主张中央集权 |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
|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 |
|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
| D.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
|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
|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
|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
俾斯麦在论及中日两国学习欧洲时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也!”这些“中国人”是()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