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同时,他又指出: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 A.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
| B.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
| C.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 |
| D.促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
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作为直接证据,图的宣传画可以用于研究新中国成立后
| 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实现 |
| B.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 |
| 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与教训 |
| D.邓小平全面改革开放的理论思想 |
1947年,上海五家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
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行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 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
| 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 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中国矿产资源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遭到严重的破坏,图为德国在山东东路路矿公司的铜牌,类似的公司给中国造成的危害,影响最大的是
| A.轻工业 | B.重工业 |
| C.军事工业 | D.民族工业 |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
|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
|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