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 B.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
|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由此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对有识之士的影响是()
| A.开始认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 | B.开始寻找自强的道路 |
| C.开始研究政治改革 | D.开始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
马克思在评论某一历史人物时说:“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这里的“他”应是()
| A.苏格拉底 | B.但丁 |
| C.马丁·路德 | D.洛克 |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官员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
| A.政府对议会的决策有一定影响 |
|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
|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
| 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
清朝末年李滋然作《明夷待访录纠缪》抨击《明夷待访录》,认为“今日之谈革命、讲自由而重独立者,皆托此篇以济其邪妄”。该文中的“邪妄”实际上是指()
| A.倡导工商皆本 |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
| C.学习西方 | D.反对君主专制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A.西周、秦朝、西汉 | B.战国、秦朝、西汉 |
| C.秦朝、西汉、三国 | D.秦朝、西汉、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