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创新社会治理要抓住社区基础平台,深化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人大代表同基层群众联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当地社会。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使社会治理多元主体都依法活动,才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最佳的效益。
(1)依据材料一,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说明创新社会治理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二:山东省坚持“理念、制度、方式”三创新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实现理念创新,要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制度问题更带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实现制度创新,明确各部门、各主体权责;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实现方式创新,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2)依据材料二,说明山东省在社会管理中是如何坚持发展观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看下图回答问题:

结合图一和图二,概括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可喜局面,并说明如何通过初次分配巩固这种可喜局面。

近期,新型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城镇化已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新型城镇化热潮中,保护乡土建筑、传承地域文化、延续历史脉络,是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使不能保留更多原汁原味的群落,也要尽量把那些符号性的建筑多保留一些,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改造中注重保留传统建筑的做法。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探究中发现,要共建生态文明,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全球经济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处于复苏阶段,我国经济也正在走出低谷。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3479亿元,增长21.96%,快于同期GDP增速12.7个百分点。有关专家指出:经济不太景气时,人们往往会在精神文化产品中求宣泄、找信心,会催生特殊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的这一特殊性,会使它与经济发展周期不完全重合,呈现出一定的“反经济周期”特性。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文化产业的“反经济周期”现象并说明文化对经济走出危机所起的作用。

材料:今年以来,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在既定的预算范围内保障重点支出,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农田水利等的支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可减轻企业税负超过1000亿元),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财政措施是如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