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创新社会治理要抓住社区基础平台,深化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人大代表同基层群众联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当地社会。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使社会治理多元主体都依法活动,才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最佳的效益。
(1)依据材料一,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说明创新社会治理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二:山东省坚持“理念、制度、方式”三创新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实现理念创新,要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制度问题更带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实现制度创新,明确各部门、各主体权责;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实现方式创新,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2)依据材料二,说明山东省在社会管理中是如何坚持发展观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12月4日,教育部召开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全国视频会上,袁贵仁部长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全面总结了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和带动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主动面向基层就业;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经济意义。
(2)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请你从政府和个人自身角度为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出谋划策。

(26分)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正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最先被互联网改变的,是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服务环节,淘宝、微店、打车软件、P2P、O2O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多依靠“用免费拉人气、用刷单求上位、用低价抢市场、用爆款搏利润”,忽略了技术和质量这个根本,而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真正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坚持“工匠精神”。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互联网+”与“工匠精神”能够实现融合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下图和表格分别反映了T市农村经济的变化

年份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1990
32.6
6.5
0.5
0.4
1995
31.4
65.7
1.1
1.8
2000
40
53.9
2.3
3.8
2007
43.3
49.3
3.3
4.1
2014
48.6
37.8
4.5
9.1

注: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以家庭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收入。
材料二:T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阵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1)揭示材料一中图和表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流转?

回顾过去一年,“新常态”无疑是描述当下中国的关键词之一。进入“新常态”, 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意味着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

注:发达国家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
材料一:2002年--2014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纯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2002
7703
6030
407
2476
1834
47
2006
11759
8697
591
3587
2829
74
2014
22780
15903
1141
7382
5530
183

注:①2014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和5.5%;
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1)上图和材料一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材料一:2009-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表

材料二:2014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公开提到“新常态”后,这一说法逐渐成为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现状的共识,经济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的回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人民日报》评论指出:面对新常态,我们要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1)结合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生活的经济建设”的有关知识,阐述如何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