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巨大的社会动员活动。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在已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后期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材料一:
表:2008~201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状况
|
产业规模 |
经济效益 |
创新能力 |
||||
|
规模以上企业数 |
从业人员 |
主营业务收入 |
实现利润总额 |
规模以上投入研发经费 |
申请发明专利 |
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
2013年 |
26894家 |
1293.7万人 |
116048.9亿元 |
7233.7亿元 |
2034.3亿元 |
7.4万件 |
3.1万亿元 |
比2008年增长(加) |
1077家 |
36.9% |
108.2% |
165.5% |
178.2% |
179% |
127% |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12-16 1000
注: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具体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2)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说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意义。
材料三: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认真借鉴历次普查经验,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经过多项认真试点。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了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组成抽查组,开展严密的事后质量抽查;邀请地方媒体记者,通过互联网公开招聘社会人士作为义务督察员,全程参加事后质量抽查。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月15日,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再次强调: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严查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变相公款旅游。
材料二:201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9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实际增长9.3%。
材料三:2014年春节期间中国消费市场消费状况变化一览表
请你概括材料中反映的消费市场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为进一步推动“津闽粤自贸区”的发展,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广东省政府贯彻《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投资决策权,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培育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快整合重组步伐搞活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自贸区坚持各类投资者一律平等,营造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依据。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温和的CPI(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指数),并不意味着当前通胀压力较小,“控通胀”虽然不是眼前最突出的任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1)为什么对通货膨胀绝不能掉以轻心?
(2)请你为防止通胀反弹提出自己的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价上涨与汽车消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某汽车销售公司就私家车消费市场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是调查的结果:
不同消费群体基本情况和购车意向调查表
基本情况和购车意向 |
城镇居民 |
农民 |
||
50后、60后 |
70后 |
80后 |
||
事业有成、积蓄颇丰、家事社交比较多,大多购买了第1辆车,少部分人想买第2辆车 |
工作较稳定,有一定积蓄,大多准备贷款买车 |
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为快乐生活每一天,好多人想法借钱、贷款买车;个别准备用年终奖买车。倾向小排量、节能环保的小型车 |
大多收入较低,用车需求和购车意愿较小 |
|
理想车价 |
25万元左右 |
15万元左右 |
8万元左右 |
3万元左右 |
(1)针对材料,分析说明影响汽车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2)针对不同购车群体的消费心理,汽车销售商可采取什么营销策略?
2015年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作重要讲话指出,要更好发挥“一次分配”(注:初次分配)的作用,使千千万万人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在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中通过辛勤劳动和智慧富起来,共同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说明,发挥好“一次分配”的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