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温和的CPI(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指数),并不意味着当前通胀压力较小,“控通胀”虽然不是眼前最突出的任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1)为什么对通货膨胀绝不能掉以轻心?
(2)请你为防止通胀反弹提出自己的建议。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为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由学术、局部和部门层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这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依据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原因。
中共湖南省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的基础上,向省人大提出建议。省人大通过后,广大党员积极带领人民群众认真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努力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
中共湖南省委关注民生,努力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安全、尾气、油耗、拥堵”四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应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3)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而我国的消费率(居民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长期偏低,这既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增长。必须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1)根据材料,运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说明扩大居民消费的理由。
(2)请运用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知识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提几点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