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对加快物流业发展作出部署。
材料一:表1、2009~2013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
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衡量一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和效率的标准。当前,发达国家这一比率在8~10%之间,全球平均水平约为11.5%。
材料二: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物流企业“小、散、弱”的格局并未彻底改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条块分割与无秩序竞争并存。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为解决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两位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学者甲: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足以证明它具有不容置疑的存在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都有其鲜明特色、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两者之间也存在共同的、普世性的理念,如诚信的价值理念。把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中任何独特价值理念说成是普世性价值理念,都是错误的。
学者乙: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既要面对彼此之间的冲突,也要共同面对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挑战。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不同民族文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加强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合理价值。
结合两位学者的观点,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理论,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易于我国普通群众和世界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结合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以宽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加以概括和总结,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材料一:农业现代化已经是“新四化建设”中最弱的一环,当前我国农村交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014年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对农村改革进行全面部署。201 5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材料二: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引领是重要方面。某地创新乡贤文化,建立乡贤研究会,对当地历史上的乡贤生平事迹及作品进行研究整理,对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加以宣传。联络走访乡贤游子,传递温暖,凝聚乡情。乡贤研究会在全区中小学有计划开展了“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的主题活动,贴近百姓生活,更好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为何连续多次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乡贤文化作用的。
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动能。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指标比较
成本费用刺润率(%) |
8.11 |
5.95 |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19.07 |
15.03 |
实行税率(%) |
15 |
30 |
人均居民消责水平增长率(%) |
30 |
5 |
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增长率(%) |
10 |
4 |
注:据相关部门统计,“互联网+”产业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互联网+”产业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