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1,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A1B1C1的中心(点O)相同,且满足AB∥A1B1,BC∥B1C1,AC∥A1C1,可知AB与 A1B1,BC与B1C1,AC与A1C1之间的距离相等,直线MQ分别交三角形相邻两边于点M、N、P、Q,与AB所成夹角为∠α,
①当∠α=30°时,求的值;
②当30°<∠α<90°,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如图2,两个正方形ABCD和A1B1C1D1的中心(点O)相同,且满足AB∥A1B1,BC∥B1C1,CD∥C1D1,AD∥A1D1,可知AB与A1B1,BC与B1C1,CD与C1D1,AD与A1D1之间的距离相等,直线MQ分别交正方形相邻两边于点M、N、P、Q,与AB所成夹角为∠α,
①当∠α=30°时,求的值;
②当0°<∠α<90°,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根据(1)、(2)的研究,如果正n边形(n>4)的位置关系也满足同样的条件(如图3),正n边形相邻两边被直线MQ截得的两条线段为MN,PQ,请用含m,∠α(0°<∠α<90°)的式子表示.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
(1)求a的最大整数值;
(2)当a取最大整数值时,①求出该方程的根;②求的值.
某中学积极开展跳绳活动,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1分钟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了频数分布表:
次数 |
60≤x<80 |
80≤x<100 |
100≤x<120 |
120≤x<140 |
140≤x<160 |
160≤x<180 |
频数 |
5 |
6 |
14 |
9 |
4 |
(1)跳绳次数x在120≤x<140范围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20%,在答题卡中完成上表;
(2)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如图,AD∥BC,BD平分∠ABC.求证:AB=AD.
解方程组.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点C(0,-3),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连接PO,PC,并将△POC沿y轴对折,得到四边形.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