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B.甲午中日战争后 |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D.抗日战争后 |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险,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
| 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 |
|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双百方针” “载人航天工程” |
|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D.“863”计划“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政治思想 |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
|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 |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