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在美国问世的《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儿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2014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一场雾霾笼罩了中国,环境问题再度引起人们重视,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 A.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
|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
| 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问题 |
| D.环境问题始于英国 |
1834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
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 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 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 ④政府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英国《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其“创新”主要表现在
| A.限制国王的权力 | B.确立君主立宪制 |
| C.形成了两党制度 | D.确立责任内阁制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
| C.制定完善的法律 | D.传播基督教教义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
| 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
| 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
|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