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在美国问世的《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儿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2014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一场雾霾笼罩了中国,环境问题再度引起人们重视,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 A.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
|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
| 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问题 |
| D.环境问题始于英国 |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
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人的本
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符合这一说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 C.人文主义、“存大理,灭人欲” |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段话评价的是
| A.荀子思想 | B.董仲舒新儒学 | C.宋明理学 | D.维新思潮 |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学派与其他学派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欧洲文化史》认为:“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英国国王拥有行政权 | 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
|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 D.当时的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
在17世纪末,欧洲的知识阶层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横线上应该填写
| A.伽利略 | B.牛顿 | C.达尔文 | D.爱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