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目前港台地区女人出嫁后在姓名前要加上夫姓,在大陆许多农村地区流行财产继承传子不传女”等。这些现象主要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井田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礼乐制 |
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 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英国的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 |
B.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
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关税自主权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社会形态转变 | B.政权发生更替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