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  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社会形态转变 B.政权发生更替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5年4月27日毛泽东在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中曾说:“一九四二和一九四三两年先后开始的带普遍性的……,曾经分别地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环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革命链条,而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两个环子”指的是

A.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B.三二制原则和精兵简政
C.三二制原则和土地改革 D.反扫荡斗争和整风运动

1919年3月,林纾在上海《新申报》发表短篇小说《妖梦》:一人梦游阴曹,并被告知“阴曹大有异事”,“凡不逞之徒,生而可恶,死亦不改,仍聚党徒,张其顽焰”。途见一城市广场上有一所“白话学堂”,门外大书一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校中容貌丑陋,长喙如狗,似欧西之种的“鬼中三杰”——校长元绪;教务长田恒;副教务长秦二世,最后被能啖食月亮的罗睺罗阿修罗王攫食并化为臭粪。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表述是林纾

A.强烈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客观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政治、文学等领域的作用
C.所说的“仍聚党徒”是指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
D.用文学的形式发泄他与新文化运动不共戴天的激愤之情

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成的时势”表述正确的是

A.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B.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C.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D.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政府印章是政治权利的一种象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浓缩了丰富的历史。右图印章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这主要是指

A.“国民革命,打到列强除军阀”
B.“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国共合作,筑就民族抗战坚固长城”
D.“和平民主,打到美蒋反动派”

从下图提供的历史信息可以判定
①蒸汽机引发了生产和生活领域的革命②文明的进步必定会导致环境的牺牲
③工业革命消除了封建等级观念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