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早拥有汽车的都是一些富豪。有人对此作了妙趣横生的诗篇:富人成双结对而至,而且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一种豪华车型);他们谈论自己的事务,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12小时2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能买得起的“平民汽车”。这样,该诗又被添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
材料二 1960—1990年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
(注:上表中1-5为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相对,亦称“白领工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历史知识指出汽车流水线作业带来的变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劳动者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3)据材料归纳科学技术在哪些方面推动社会进步的。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德国《明镜周刊》9月28日报道,今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引自国际在线2010年9月29日专稿
材料二在东德长大的默克尔表示:“柏林墙被推倒20周年提醒我们,能够让德国统一和欧洲团结,是多么难以置信和幸运。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从来没想过柏林墙在我有生之年会倒下。” “德国统一仍未完成……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无法达致(德国东部和西部)生活质素的平等。”
——金羊网2009年11月10日《柏林墙倒塌20周年,默克尔:德国统一仍未完成》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战争赔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是如何出现的?概括1871年和1990年德国统一的共同影响。默克尔认为“德国统一仍未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颁布《苏维埃暂行选举法》、《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在革命根据地范围内开展民主选举,实行苏维埃代表制。工农劳苦大众取得这样的权力,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引自高等院校教材《中国革命史》
材料二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比较普遍的农村选举方式是红绿票法和豆选法。红绿票法属于票选法的一种,具体施行是这样的:发给投票人额定的红绿票,而让候选人坐在台前,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一个票箱,红票意味着同意,绿票意味着反对,投票人对每个候选人只能投一种颜色的票。豆选法是根据地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选举法,其法以豆粒(什幺豆子都可以,已经用过的有黄豆、绿豆和蚕豆不等)作为选票,每个投票人发给一定额数的豆粒,每粒表示一票。投票时让候选人坐在台前一排,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放一大海碗,投票人鱼贯而过,认为信得过的,就在他的碗里放下一粒豆子,豆多者当选。
——引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回归》
材料三一组抗战时期根据地的选举照片
阅后回答: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什么说“工农劳苦大众取得这样的权力,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特点。
(3)抗日根据地在选举组织抗日民族政权的时候采取哪一重要原则实施?这一原则的实施有何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史料研习: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块丰碑。
请完成:(原文摘录)
(1)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2)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3)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二)理论指导:
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重要保障。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是如何开创人民民主政治新局面的?
(三)问题研讨:
“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四)社会调查:
调查见证人,了解、感受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成就。请自拟一个题目并说明调查的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在小。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注:黥、劓,古代的两种刑罚)其傅(注:傅,指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注:徇,游街示众。),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哪一家的思想?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新法得以推行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