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乙”指的应该是( )
表
| 研究专题 |
论文数量(篇) |
| 甲 |
722 |
| 乙 |
287 |
| 丙 |
614 |
| 丁 |
96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572年,明穆宗去世,其子继位为明神宗,神宗年方十岁,由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的,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 B.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 C.内阁设立表明君主专制的加强 | D.明太祖时正式设立并参与国事 |
“它设计出了一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集体议事能够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这种制度既能保证政府对全国政务的处理,又抑制了相权的过分膨胀,它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这种制度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 B.内外朝制度 |
| C.三省六部制 | D.二府三司制 |
西汉中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设置了
| A.中朝 | B.刺史 |
| C.枢密院 | D.按察使司 |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主要是因为郡县制有利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 B.强化君主专制 |
| C.减少决策失误 | D.中央任命官员 |
随着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以下关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
| B.血缘与政治相结合 |
| C.采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
| D.等级秩序森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