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
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石窟中的飞神,它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根据上文,无法推出的结论是( )
A.敦煌飞天的形象在唐朝时期开始形成 |
B.敦煌飞天文化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
C.飞天文化可能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
D.飞天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
C.行政运作上的有效制衡 | D.君主专制的重要措施 |
公元3-6世纪的中国历史,被史学家通称为“魏晋南北朝”,这其中的“魏”是指( )
A.曹魏 | B.北魏 | C.东魏 | D.西魏 |
“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了三国时期哪国的历史情况?()
A.魏国 | B.蜀国 | C.吴国 | D.西晋 |
汉承秦制,但与秦朝相比汉初政令施行的特点是()
A.急切苛刻 | B.宽简疏缓 | C.优柔寡断 | D.急功近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