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各题。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
|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
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
|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
读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变化图,a、d 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 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读图回答18--19题。
在阶段I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 B.劳动力 | C.科技水平 | D.原料 |
在阶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 B.劳动力 | C.科技水平 | D.原料 |
该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以下16--17题。
| 年份 |
1800年 |
1900年 |
1985年 |
| 煤(吨) |
4 |
2 |
0.75 |
| 铁矿石(吨) |
2 |
1.8 |
1.3 |
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接近原料地 | B.接近燃料地 | C.接近销售市场 | D.接近交通枢纽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在区位上你认为会选择图中的哪一个地点最合适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4--15题。
图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 A.农业机械、化肥、农药 |
| B.饲料加工、科学技术 |
| C.灌溉水源、大棚 |
| D.优良品种、城市 |
本地区由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的变化 |
| B.国家政策的变化 |
| C.交通运输的变化 |
| D.劳动力数量的增多 |
该图为鲜花、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模式图,据此回答12--13题。
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 B.雨热同期 | C.市场需求 | D.劳动力不充足 |
阶段Ⅱ甲地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地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甲地全部城市化 |
| 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
| 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
| 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 |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
|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
|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
| D.从苏通大桥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