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单向式流程经济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一闭环式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标。读我国某地区循环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模式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黑龙江 | B.河北 | C.湖北 | D.广西 |
上图中主要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应属于( )
| A.原料导向型 | B.市场导向型 |
| C.劳动力导向型 | D.技术导向型 |
该模式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 | B.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 |
| C.降低资源消耗,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 D.吸引高科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
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③④⑤② |
| B.①、②地层中可能含有植物化石 |
|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
| D.M地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
|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
|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
| D.河流上游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
201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了我国民居摄影展活动,下面左右两图是读者拍摄的我国两个地区的民居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雨耐水性差 |
| B.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风保暖性好 |
| C.蒙古包所在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 |
| D.蒙古包是当地牧民永久居住的住所 |
解决图乙所在地区居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建风力发电站 | B.建造沼气池 |
| C.营造薪炭林 | D.割草拾柴 |
下表是江苏省苏北与苏南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 苏北地区 |
苏南地区 |
||||||||
| 徐州 |
连云港 |
淮安 |
盐城 |
宿迁 |
南京 |
无锡 |
常州 |
苏州 |
|
| 市区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 |
35.59 |
23.89 |
54.86 |
22.25 |
30.49 |
89.52 |
55.59 |
71.66 |
51.11 |
| 男女 性别比 |
101.20 |
102.67 |
98.91 |
101.12 |
101.80 |
107.31 |
107.79 |
104.01 |
104.10 |
| 人口年增 长率(%) |
-0.56 |
-0.57 |
-0.66 |
-0.90 |
-0.89 |
2.52 |
2.09 |
1.79 |
4.23 |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南地区人口性别比高于苏北地区 | B.盐城市区人口总数比连云港少 |
| C.苏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 | D.经济越发达年增加人口数越少 |
淮安市人口年增长率远低于苏州市,其主要原因是淮安市近年来()
| A.经济发展比苏州市快 | B.人口死亡率远比苏州市低 |
| C.净迁出人口比苏州多 | D.女性人口比重比苏州市低 |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
|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
|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
|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
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
|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51米 |
| B.该地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 |
| C.该地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 |
| D.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
下列关于该地河、湖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河流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内河航运 |
| B.河流上游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 |
| C.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 |
| D.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以便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