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即姜子牙)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地方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17世纪初,德川家族开始统治日本。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德川幕府将军手里。将军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即诸侯)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他必须听命于将军。
1871年,明治政府废除全国的藩国,把全国划成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大名得到优厚的补偿,迁到东京居住。
——选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指出受封的主要对象。材料二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三中,为改变幕府统治下日本的封建割据状态,明治政府在地方上推行什么措施?与秦始皇的措施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相同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然后判断:
材料一:美国国会有关的调查报告说,从科学的发明、发现到实际应用,所经历的时间在20世纪初为35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8年,二战后则为9年。
材料二:以促进工业增长为例,20世纪70年代,在促进西方国家工业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大约占60%,80年代达到80%。20世纪60年代,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约有40%是由于采取了新技术,到7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7%。
以下表述,如与短文内容所表述的信息相符,请在括号内画“√”;如违背了短文内容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如是短文内容没有涉及的信息,请在括号内画“○”。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发展仅仅表现在工业领域。()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美苏成为超级大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1)歌词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是, 司令员是。
(2)著名作家魏巍称这支部队的战士为“最可爱的人”。请说出其中两位英雄人物的名字,并说说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
(3)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如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1)图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2)我国在此领域还进行了哪些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当时我国政
府制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使用它们的原则又是什么?
(3)试举出其中的一位为它们的研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人。
(4)近年来有些国家不顾国际条约的限制,多次进行核试验,请就此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如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2)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为什么称其为“历史性的握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
材料二: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时下,先进的中国人,喜欢上温馨的感恩节,爱上圣诞,更是钟情于浪漫的情人节,……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似乎越来越淡,甚至产生了厌倦和无赖的感觉。我们一直引以自豪的“七夕,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曾经最令人向往的“春节”似乎越来越淡离于我们视野,……如此看来,中国人是不是在渐渐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
——百度网
请回答:
(1)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我国南方经济迅猛发展。请举出1980年在南方沿海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城市两个。(2分)
(2)根据材料一总结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3)纵观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结合原因分析,请你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建议。(2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
(5)在我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请结合材料三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