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自的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材料二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天演论》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奇书”的名称、作者及编写目的。
(2)材料二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概括以上救国主张在方法上的共同点。
结合“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以及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史实,请你来完成以下的探究任务!
探究一: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哪个朝代?
探究二:清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探究三:明朝后期哪个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探究四:明朝的哪一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探究五: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什么机构,隶属哪个省,对台湾进行管辖,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2分)
探究六: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探究七: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哪个皇帝命令清军在雅克萨围攻沙俄的侵略军,并取得了胜利?(1分)
探究八: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这个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究九:清朝时期,清政府设置什么机构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
感悟: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4分)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隔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 (英国)
请回答:
①与图一、图二对应相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
②图三反映了明成祖对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③材料二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这个帝国是怎样“人为隔绝于世界”的?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④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它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这种历史的经济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 顾炎武(明朝)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形成?
②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得到完善?完善这种制度的皇帝除了唐太宗外有哪两个?
③结合材料三,说说明朝时的这种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材料三中,顾炎武把明朝的这种制度与哪一历史事件相提并论?
⑤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下图是福建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将领而建的“平远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句中的“我”指谁?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平远台”纪念他?
材料二 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2分)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