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固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在评价古希腊时不应该挑剔它哪些没做到,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代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显著而突出。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代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公民法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
——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罗马法历史作用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吏部、工部、刑部、兵部、户部。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六部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美国 |
苏联 |
1947年3月,美国国务卿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
1949年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组委员会 |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率(%)
时间 |
日本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1952—1960 |
8.2 |
2.8 |
2.7 |
7.5 |
4.8 |
5.8 |
1961—1970 |
11.2 |
4.1 |
2.8 |
4.8 |
5.8 |
5.6 |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美苏两极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2)从材料二、三中能够看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3)在当前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
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是近代宪法的策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们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为“不成文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
时间 |
政体 |
国体 |
大革命之前 |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君主专制) |
封建专制 |
1789-1792年 |
君主立宪制(1791年通过宪法) |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
1792-1804年 |
法兰西第一共和(1793、1795、1799、1802年宪法) |
资产阶级共和制 |
1804-1814年 |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宪法) |
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
1814-1830年 |
波旁王朝复辟(1814年宪章) |
半封建性质 |
1830-1848年 |
七月王朝(1830年宪章) |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
1848-1852年 |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宪法) |
资产阶级共和国 |
1852-1870年 |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年宪法) |
资产阶级帝国 |
1870-1940年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 |
资产阶级共和国 |
材料三 :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次宪法。这样频繁更换宪法实属罕见……但是,它们大都受革命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反映和巩固了革命的光辉成果……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者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你最熟悉的一件英国宪法性法律,并作出简要评价。(6分)
(2)根据图表分析法国政局的特点及其成因 。
(3)材料三所说的《宣言》是指哪一部历史文献?哪一年什么机构颁布的?(4分)
(4)综观以上各国宪法及其变化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材料三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白的诗称赞了哪位君主的什么伟大功绩?
(2)针对材料二中两人的不同争论,这位君主最终采纳了谁的建议?实行了什么措施?
(3)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所确立的皇帝制度的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