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
| A.主张学以致用 | B.维护封建礼教 |
| C.反对迷信崇拜 | D.倡导自由平等 |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
|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商业发展导致先秦城市的兴起 |
| B.市镇的兴起冲击了农村自然经济 |
| C.唐朝城市打破了市坊界限 |
| D.明清的商贸城市已经脱离政治中心 |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
|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
|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
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
|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
|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
|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 B.注重精耕细作 |
| C.尚未推广牛耕 | D.雇佣关系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