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以轻工业为主,作用积极 |
B.不应强调发展重工业 |
C.应该完全直接面向民生 |
D.以提高就业率为第一要务 |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敬告青年》 |
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了赵家楼后,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提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得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因此他坚持“我愿意学生事件僻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生屈尊判服罪。”以下符合梁漱溟观点的是:
A.学生的行动是爱国的,曹、章罪有应得 |
B.学生的行动是错误的,曹、章有人身自由 |
C.学生的行动是犯法的,应该接受法庭的严惩 |
D.学生的行动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在行为上是犯法的 |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
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 B.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
C.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这段文字说明清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权臣的逼迫 | B.人民的反抗 | C.外敌的侵略 | D.皇族的倾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