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上法国产生了许多文学大师,如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等。下列关于雨果的《悲惨世界》与司汤达的《红与黑》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
| B.作品中都体现了“冰山原则” |
| C.均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 |
| D.都以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背景 |
如果时间回到1917年,你在北京大学读书,当时你不可能接触事物或事件应该是
|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
|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
|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抺 |
| D.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
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借“尊孔”和“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
|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
| C.借此否定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
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 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国;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
| 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1839年的《澳门新闻报》曾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
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则徐)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材料中“林总督行事”指的是
| A.主持虎门销烟 | B.抗击英国侵略者 |
| C.编译《四洲志》 |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句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 A.爱国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