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材料反映出
A.王茂荫给天子的奏折推动清政府开始实行币制改革 |
B.马克思认为王茂荫为商人指使不便于国而利于商者 |
C.马克思认可王茂荫的货币政策并同情他的不幸遭遇 |
D.王茂荫的货币改革主张与洋务派官员的思想相一致 |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 B.进化论 | C.量子论 | D.相对论 |
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
在西方,近代精神既表现为理性获得了胜利,又表现为宗教走向宽容的历史事件的是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情是出于无知”。这是一位古希腊哲人强调知识对人道德作用的话。这个哲人是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普罗泰戈拉 | D.苏格拉底 |
材料一 法律规定,夫妻口角后,妻上吊自杀,丈夫不受处分。如果是夫因此上吊自杀,妻要被判处“绞刑”。
材料二 一对夫妻争吵互殴,丈夫气不过上吊自杀。地方官原来判处妻子“绞刑”,但后来皇帝指示:“妇之于夫,犹臣之于君,子之于父,同列三纲,所关綦重。”便改判“斩立决”。
从这两则材料判断,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色 |
B.皇帝尊重官员的判决,也遵照法律规定判刑 |
C.皇帝改判更严厉的处分,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 |
D.皇帝任意破坏法律,使法律丧失维护纲常名教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