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政策,它们在制定时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到了后来却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下列选项与上述说法相符合的是()
①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③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模式⑤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⑥闭关锁国政策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②⑤⑥ |
下图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表,根据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a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英、法、美等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③b处所在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所在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网络工具发展迅速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材料描述的是()
| A.19世纪的英国 | B.16世纪的西班牙 | C.20世纪的美国 | D.17世纪的荷兰 |
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
| A.美洲的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
| B.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
| C.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
| D.金银贬值,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
某学校高三学生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了一个主题,该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
|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 D.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