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
| A.孟子“仁政”学说 | 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 |
| C.韩非法家思想 | D.董仲舒新儒学 |
某个时代,有人主张学问要自有心得:读孔子之书,必须与自己的经验相印证;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这种思想观念传播甚广,知识界于是出现了不少特立独行之士。这最可能是以下哪类人物的主张()
| A.诸子百家 | B.程朱理学 | C.陆王心学 | D.五四健将 |
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陷入低潮 |
| B.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 C.c:魏晋南北朝隋唐道佛发展,儒学受冲击 |
| D.d: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动,儒学得到新发展 |
“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
| A.孟子 | B.荀子 | C.庄子 | D.韩非子 |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